白酒行业应对寒冬政策
文章发表时间:2013-10-12

  过去的十年里,白酒行业几乎都处于一个高利润的阶段,只是这种形式也让白酒行业又些许漏洞呈现出来,“三公消费受限”、“禁酒令”、“倡导厉行节约”这些政策并不是制约了白酒行业的发展,只是加速了白酒行业问题的的呈现。白酒行业应传递正能量,促进再发展。正确面对过去,客观分析现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当前及未来应对严冬之策。

  厂家应对之策:正确定位、团队建设、渠道建设、提高酒品、合理定价。

  正确定位——品牌和市场定位

  不管过去你是做全国品牌还是做区域品牌,是做全国市场还是做区域市场,现在都要冷静、客观分析,你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老八大名酒都在做全国市场,因为他们已经是全国品牌了,但是这些全国性品牌把全国市场做好了吗?显然没有。因为太分散,四处发力,所谓的重点和核心市场,仅仅是那些当前销量大的市场,而真正的核心战略市场很模糊。

  酒水品牌区域亲和力超强,当地人倾向于喝家乡酒。这就是区域品牌在当地得天独厚条件和良好发展的基因。但是,很多区域性品牌在区域市场取得一定成就后,就盲目的扩张,向全国迈进,这几年挣的钱,全砸进去了,结果市场没有砸出来,把自己拖进了尴尬的境地。更有甚者,家门口市场还没有做扎实,就开始扩张,结果后院起火了,被外来品牌和本地小品牌入侵。

  建议全国性品牌,要做好你的“心肝脾肺肾”市场,首先要定位好这些市场。区域性品牌,要做好你的“头脑”市场。摸着“头脑”你了解你的“心肝脾肺肾”吗?

  团队建设——打造高效专业的营销

  国内很多酒厂,不论大中小,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营销团队滞后的因素,陋习很多。这或许也是各类咨询公司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一方面原因。 营销团队的调整、新鲜血液的补充和培训学习,势在必行,市场不太好的时候,正好集中精力建设队伍。

  大刀阔斧进行人员重组,对于前期销量掩盖下的问题营销人员,不管是营销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都要进行培训学习,进行综合考核后再上岗。尤其是那些长期称霸一方的诸侯们。 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从即将毕业的营销专业类大学生中选拔一些,补充到营销团队中,作为后备人才力量,进行培养。 从社会上招聘或者与同行交流一些优秀的人才,从公司其他非营销部门选拔一些愿意从事营销工作的优秀员工,给营销团队带来新的思想和氛围。

  渠道建设——直分销+厂商联营

  如果你足够强大,就扎扎实实做好直销和分销,如果还不够强大,就要在做好直分销的同时,去抓一些大户,培养和支持几个销量过亿的大户,来稳定自己的盘子。

  重新梳理各级渠道,做的好的渠道进行鼓励,曾经伤害过的渠道,尽量去换回和弥补。未来几年是行业洗牌的几年,竞争会非常残酷和激烈,尤其是区域性品牌,会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对于厂家来说,最宝贵就是渠道资源了。好的时候要开客户会议,不好的时候更召开客户会议。共商发展大计,携手共度冬天。

  提高酒品——抓生产,提高酒水的品质

  不管是自己酿造的,还是从四川买的原酒回来勾调的,都要严把质量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酒的品质做到最好。切莫一味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去开发一些垃圾酒,害人害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品牌伤不起啊。

  用心做好高、中、低端酒,保证酒的品质。尤其是中低端酒,因为喝中低端酒的人群,是更需要关注和关心的人,他们喝的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不是权力、腐败、奉承和功利性。白酒已从政商消费时代进入了众商消费时代,谁在关心大众消费,谁就能抓住下一轮行业大发展!

  合理定价——让价格回归理性

  客观分析主要市场的消费力和购买力才是王道,不要随意定价,该降价的时候就要降价,但是不要滥价,滥价比乱定价更可怕。

  主打产品挺价,再开发低价产品取代之,这样迂回的降价方式。要知道多少年打造的产品都是经典,先不说这些产品的打造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营销费用,关键是他们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了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和较高的品牌形象了。

分享到:

上一条:白酒行业调整期的需求分析
下一条:区域白酒品牌代理会成为新的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