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品牌终究要靠质量说话
文章发表时间:2013-11-25

  第七届中国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将于11月22日至24日开幕,本届展会从规模、参展商数量到国际化程度,都将比往届有明显提升,社会上认为受冲击严重的酒类尤其是高档白酒品牌和葡萄酒行业并没有遭遇严冬,只是在回归理性。

  据介绍,已举办六届的山东国际糖酒会以其直接面对和辐射的巨大消费市场,逐渐成为行业风向标。本届展会展区面积达4.5万平方米,规划展位数近2000个,吸引了来自境外16个国家、国内20多个省市的1300多家白酒品牌参展,招商组展过程并没有感受到“寒意袭人”。

  对白酒品牌来说,2012年底确实是个拐点。但要看到今年真正受冲击而急剧下滑的是高价位酒,而中低位酒的市场是在扩展上升的,平均增长约15%左右。像济南本地某著名品牌白酒,其最高价位每瓶达到1600元,去年销售了一万多瓶,而今年的销量到现在也仅仅是700多瓶,全年能突破1000瓶就不错。如果仅仅从这一种白酒上看,经营可谓惨淡之极。

  为什么?因为它的价格远远背离了价值。白酒的主要原料粮食和人力成本、销售成本价格稳定,正常三斤粮食出一斤原酒,再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发酵,三年到五年的窖存到最后勾兑,成本很清晰,炒到那么高的价格,肯定是暴利。所以说,眼下的所谓遭遇严冬,并不是说白酒行业不行了,只是从以前那种靠畸形消费支撑的非理性、不正常的状态回调到正常的理性轨道上来。

  对白酒品牌来说,眼下的回调不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用接受得起的价格品尝到以前被称为贵族消费的各种名酒;另一方面,对白酒品牌来说,更是一个提高质量、整合并成就品牌的机会,要知道,仅一个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的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就达140多家,甚至超过了北方的一整个省。白酒品牌要想提高市场份额,归根到底还是靠质量说话,靠质量提升品牌。

分享到:

上一条:东北白酒应下沉乡镇农村市场
下一条:东北白酒年轻化路线仍需创意